家園的回憶 蕭泰然鋼琴獨奏曲集

家園的回憶
最後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蕭泰然
1938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幼年時由母親蕭林雪雲女士啟蒙習琴,七歲時即第一次公開表演。1963年起先後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日本國東京武藏野音樂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研究所。1967年返台後曾任教於台南家專音樂系及師範大學音樂系,1975年在台北中山堂首次舉辦〝蕭泰然樂展〞。
1977年移居美國,多年來強烈思親、念鄉的情懷,不斷的促成他創作的靈感,例如:《出外人》、《嘸通嫌台灣》、《上美的花》、《永遠的故鄉》、《家園的回憶》等,這些作品無時無刻都透露著他內心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浪漫情懷。
在諸多作品裡,有鋼琴獨奏小品、四手聯彈、雙鋼琴以及小提琴獨奏集、大提琴小品、橫笛小品以及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鋼琴五重奏,除了旋律動人之外,往往在伴奏的和聲運用,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1993年底當他持著一股對台灣歷史見證的使命感,開始創作令人震撼的交響詩《1947序曲》,由於過度勞累引發了心臟大動脈疾病,生命垂危,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大手術,才挽回他珍貴的生命,而《1947序曲》就在他堅定的毅力支撐著虛弱的身體,於1994年完成。
雖說許多音樂界人士都將他的作品歸類於浪漫派曲風,但是他卻在1987年完成了一首現代曲式的交響樂《Formosa》,這首交響樂竟然在
1995年返台定居後,依然以虛弱的身體,陸續的創作出:《台灣魂》、《傷痕之歌》、《玉山頌》、《啊∼福爾摩沙 為殉難者的鎮魂曲》等名曲。
誠如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既然生命是從死亡的邊緣撿回來的,那麼每天都是恩典,我更應該將生命奉獻給台灣的音樂。」
鋼琴 葉綠娜
國內目前最為活躍的鋼琴
1976年赴德國漢諾威音樂院繼續跟隨賴格拉夫教授學琴。1978年通過德國國家鋼琴教師甄試,同年返台任教。這期間,曾獲加拿大班芙藝術中心與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獎學金。出國深造,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期間,隨拉泰納教授學琴,並擔任該校正式之聲樂伴奏。
1978年至今,除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外,葉綠娜女士不曾間斷地以獨奏、雙鋼琴、伴奏、室內樂等各種不同的演出形態活躍於國內外樂壇; 曾與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加拿大加爾各里愛樂交響樂團、馬尼拉交響樂團、薩爾茲堡國際夏令營交響樂團和俄羅斯史維德洛夫斯克愛樂交響樂團搭檔演出。與其夫婿魏樂富絕佳默契,精湛的雙鋼琴演出,備受各界矚目。演奏足跡遍及德國、美國、俄羅斯、中南美洲、東歐、芬蘭、愛沙尼亞,澳洲,紐西蘭等地。並兩度與俄羅斯國家管絃樂團由普雷特涅夫指揮,及卡羅・龐弟指揮下演出。
近年來曾製作過許多音樂節目有「愛之歌圓舞曲」、「世界風情話」、「台灣頌」、「孫叔叔說音樂故事」及兒童音樂故事系列「胡桃鉗與老鼠王」、「小美人魚」、「動物狂歡節」、「戲、舞」、「狂歡展覽會」等。
自1996年至今擔任台北愛樂電台「黑白雙人舞」節目主持人。
離婚證人